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人工红树林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人工红树林在恢复过程中碳交换过程受到气候、植被等环境的影响,与成熟红树林呈现较大差异.本研究采用闭路涡动相关系统对珠江河口人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二氧化碳(CO2)通量和甲烷(CH4)通量的观测,并基于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环境要素对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Re)、CO2和CH4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通量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受到GPP和Re的协同影响,其季节变化特征不明显;CH4通量则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019—2020年CO2年通量为74.9~138.4 g·m-2·a-1(以C计,下同),CH4年通量为25.1~25.9 g·m-2·a-1.CO2变化特征受到GPP的直接影响,总辐射(Ra)、气温(Ta)和植被指数(NDVI)通过影响GPP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产生间接的影响.Ta、NDVI和Re是驱动CH4季节变化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关键词:
恢复红树林;二氧化碳;甲烷;涡动相关;通径分析
作者姓名:
申冲;王春林;赵晓松;卢燕宇;唐钰琦;夏北成;李婷婷
作者机构: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州,511430;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广州,510275;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珠海,519082;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珠海,51908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2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引用格式:
[1]申冲;王春林;赵晓松;卢燕宇;唐钰琦;夏北成;李婷婷-.人工红树林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01):11-20
A类:
B类:
碳通量,滨海蓝碳,蓝碳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碳,碳交换,换过,闭路,涡动相关系统,珠江河口,红树林湿地,湿地生态系统,CH4,通径分析,环境要素,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Re,日变化特征,协同影响,季节变化,下同,总辐射,Ra,Ta,植被指数,NDVI,NEE,恢复红树林
AB值:
0.3304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