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手术节段、术后住院时间等一般参数,术中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指标包括腰痛及下肢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末次随访Macnab满意度评分等手术参数.评估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及腰椎融合情况.所有患者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3±8.3)岁,病程平均(28.9±36.6)月.18例中,有16例为腰椎退变性疾病,2例腰椎椎间隙感染;仅1例为双节段融合,融合节段为L3?L4、L4?L5,其余17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11例为L4?L5,6例为L5?S1.平均手术时间(207.8±31.7)min,平均出血量(25.6±7.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6±2.30)d.术后1周、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月和末次随访的ODI评分也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满意度评价显示优良率为94.4%.17例单节段融合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的节段前凸角虽然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腰椎前凸角虽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融合情况显示融合率为88.2%.所有患者有1例术中出现融合器碎裂,1例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融合器后移.结论 经皮全内镜辅助下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结合同一切口下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下腰椎各类疾患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下腰椎融合术式选择.
文献关键词:
全内镜;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mPLIF);椎旁肌间隙;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勇;贺学岗;王永刚;胡旭昌;黄良增;康学文;邢帅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勇;贺学岗;王永刚;胡旭昌;黄良增;康学文;邢帅-.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1):75-82
A类:
mPLIF
B类:
全内镜,内镜下,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短期临床效果,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经肌间隙,下腰,腰椎疾病,疾病类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指标,腰痛,下肢疼痛,VAS,visual,analogue,scale,ODI,Oswestry,disability,Macnab,满意度评分,估单,单节段,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术后并发症,并发症情况,中男,平均年龄,腰椎退变性疾病,椎间隙感染,双节段,融合节段,L3,L4,L5,S1,时间平均,满意度评价,优良率,融合率,融合器,碎裂,术后随访,后移,内镜辅助,椎旁肌间隙入路,疾患,疗效显著,腰椎融合术,术式选择
AB值:
0.20929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