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生殖道衣原体传播至胃肠道并靶向诱导输卵管病变——双重攻击模式
文献摘要: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生殖道感染较为隐匿,患者常无自觉症状,感染后延误治疗的女性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鼠型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感染小鼠生殖道可模拟CT感染女性生殖道,是研究CT发病机制的理想模型.CM质粒蛋白pGP3、染色体蛋白TC0237/TC0668、CM特异性CD8+T细胞和细胞因子TNF-α、IL-13能够诱导生殖道炎症,CD4+T细胞则负责清除CM.然而,生殖道CM被清除后,输卵管炎症仍持续存在.生殖道CM可自行播散至胃肠道,胃肠道CM不能逆向返回生殖道.生殖道传播至胃肠道的CM在胃肠道存活的时间和数量与输卵管长期病变呈正相关,而直接接种至胃肠道的CM对生殖道与胃肠道均无致病性.衣原体致生殖道长期炎症反应的双重攻击模式被提出:CM感染生殖道输卵管上皮细胞后启动输卵管修复过程为首次攻击;生殖道CM传播至胃肠道后,活化的衣原体特异性CD8+T细胞被募集至生殖道,分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3为二次攻击,将首次攻击启动的输卵管修复转化为长期输卵管纤维化/积水.研究衣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可为衣原体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并为解决女性因CT反复感染导致不孕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衣原体;生殖道;输卵管病变;胃肠道;双重攻击;CD8+T细胞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胥颖;王洁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长沙 41007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胥颖;王洁-.生殖道衣原体传播至胃肠道并靶向诱导输卵管病变——双重攻击模式)[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9):1275-1280
A类:
双重攻击,muridarum,pGP3,TC0237,TC0668
B类:
输卵管病变,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生殖道感染,隐匿,自觉症状,延误治疗,CM,女性生殖道,理想模型,质粒,CD8+T,CD4+T,输卵管炎症,持续存在,播散,返回,回生,管长,接接,致病性,道长,输卵管上皮细胞,修复过程,募集,促纤维化,二次攻击,复转,衣原体感染,致病机制,衣原体疫苗,疫苗研发,反复感染,不孕
AB值:
0.213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