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太行山区中段旱季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太行山脉为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重要分界线,海拔自西向东迅速降低,在这种自然条件复杂的地理空间过渡带内,土壤含水量(SWC)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亦复杂而不明确,限制了对山区土壤水文过程的认知.本研究通过在太行山区中段设置间距约85 km的两条样线(长度分别为140 km和164 km),在旱季采集土壤样品,测定SWC、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机械组成等理化性质,详细调查样点的地形条件(坡度、坡向、海拔等)和植被条件(植被类型、枯落物情况等),利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的方法,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20 cm)SWC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异特征,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行山区中段两条样线均表现为表层SWC显著小于次表层,两条样线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地统计分析表明,表层和次表层SWC分别适用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模拟,说明表层SWC影响因素更加复杂,随机因素占主导地位;次表层呈现出块基效应,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共同起作用.两条样线次表层SWC块基比分别为48.01% 和31.62%,说明次表层SWC属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影响SWC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和降水量,坡度、坡向及植被类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性质中,表层SWC主要受容重的影响,次表层主要受毛管孔隙度和黏粒含量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土壤性质是影响旱季SWC的直接因素,环境因子是间接因素.环境因子对旱季SWC的影响超过80% 是通过土壤性质产生的间接影响.以上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太行山区SWC特征,为水-土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样线;土壤含水量;土壤性质;环境因子;地统计学;结构方程模型;太行山区中段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付同刚;高玥;刘丽丽;高会;齐菲;王丰;刘金铜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 05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河北省国土整治中心 石家庄 05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付同刚;高玥;刘丽丽;高会;齐菲;王丰;刘金铜-.太行山区中段旱季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07):1054-1063
A类:
太行山区中段
B类:
旱季,土壤含水量,太行山脉,分界线,西向东,速降,自然条件,地理空间,过渡带,SWC,空间格局特征,土壤水,水文过程,样线,土壤样品,容重,毛管,管孔,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地形条件,坡向,植被条件,植被类型,枯落物,物情,经典统计,结合结构,海拔梯度,变异特征,地统计分析,线性模型,指数模型,模型模拟,随机因素,层呈,结构因素,空间相关性,环境因子,降水量,显著水平,土壤性质,受容,黏粒含量,间接影响,地统计学
AB值:
0.2592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