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水文管理措施对长白山区恢复泥炭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以长白山区天然泥炭地、不同水文管理的恢复泥炭地(高水位、高-低水位循环和低水位)及退化泥炭地(弃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水文管理措施对恢复泥炭地表层土壤(0~10cm)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泥炭地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和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活性表现为天然泥炭地>恢复泥炭地>退化泥炭地;退化泥炭地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天然泥炭地和恢复泥炭地;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天然泥炭地最低.在恢复泥炭地,随着恢复区管理水位的下降,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高-低水位循环恢复区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含水量、水位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和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水位呈显著正相关,与pH和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含水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DA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共可解释研究区土壤酶活性变异的81.2%,水位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酶活性的主控因子.适宜的水文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退化泥炭地土壤有机碳、氮等养分元素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酶活性,提升土壤的生态功能,加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文献关键词:
长白山区;泥炭地恢复;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
作者姓名:
赵婧;段磊磊;王铭;王升忠;陈聪;李鸿凯;李兴丽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泥炭沼泽研究所,长春130024;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4;长白山湿地与生态过程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婧;段磊磊;王铭;王升忠;陈聪;李鸿凯;李兴丽-.水文管理措施对长白山区恢复泥炭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2(05):948-954
A类:
泥炭地恢复
B类:
长白山区,土壤酶活性,高水位,弃耕地,表层土壤,10cm,驱动因素,葡萄糖苷酶,葡糖,土壤酸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全磷含量,RDA,环境因子,可解释,主控因子,养分元素含量,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酶,生物酶活性,生态功能,速生,生态系统功能,土壤理化性质
AB值:
0.1329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