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蕉园间作红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究香蕉与红薯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和碳源利用特征,本研究以'桂蕉1号'为材料,采用Biolog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香蕉单作与香蕉和红薯间作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至抽蕾结实期,蕉园间作红薯具有极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作用(P<0.01),与单作相比,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吸光值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提高0.77~14.36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分别提高0.09~1.01倍、0.02~0.31倍和0.52~5.04倍,但间作和单作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此外,蕉园间作红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种类和代谢活性,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和胺类的代谢活性比单作提高13.81倍、9.22倍、5.38倍、9.93倍、6.08倍和3.46倍;蕉园间作红薯和香蕉单作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有较大的差异,间作土壤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为主要代谢碳源,利用率为20.29%~25.25%和18.58%~20.31%,单作则以多聚类化合物和酚酸类为主要代谢碳源,利用率为0.60%~52.71%和13.94%~26.56%;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碳源化合物数量比单作增加9~28种,且间作和单作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间作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为D-甘露醇和N-乙酰-D-葡萄糖胺等,单作主要利用吐温80和L-精氨酸等.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是促使蕉园间作红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的主要碳源.在蕉园间作红薯具有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种类与活性的作用,起到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效应.
文献关键词:
香蕉红薯间作;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
作者姓名:
李燕培;林佳琦;肖世祥;冯斗;邓英毅;禤维言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 530005
引用格式:
[1]李燕培;林佳琦;肖世祥;冯斗;邓英毅;禤维言-.蕉园间作红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06):990-1001
A类:
香蕉红薯间作
B类:
蕉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间作模式,下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土壤养分,碳源利用,Biolog,单作,营养生长期,结实期,微生物代谢,代谢活性,吸光,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优势度,丰富度,均匀度,微生物利用,碳源种类,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羧酸,多聚类,酚酸类,胺类,不同碳源,类化合物,显著水平,甘露醇,醇和,吐温,精氨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AB值:
0.1481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