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历史整体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献摘要:
一、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提出及其要旨 1963年4月20日,方国瑜教授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演讲,总结中国历史发展中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理论. "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首次提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概念,用"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论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过程.文章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始终是一个整体,历史和现实是一个整体,中原和边疆是一个整体,汉族和少数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在经济与文化的整体性,在政治上分裂的偶然性与统一的必然性,在社会发展上的差异性与一致性,论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因、历史真实和社会趋势.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发展的经济形成相互依存的社会整体,共同创造的文化形成相互认同的集体意识.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林超民
作者机构: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引用格式:
[1]林超民-.中国历史整体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5-10
A类: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B类:
历史整体性,中华民族共同体,要旨, 1963,方国瑜,演讲,国家建设,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形成,一个整,历史和现实,实是,边疆,汉族,社会结构,经济与文化,在政治上,偶然性,必然性,形成发展,历史真实,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疆域,相互依存,社会整体,共同创造,集体意识
AB值:
0.3062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