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文学观念的兼性特征
文献摘要:
研究中国文学,首先要追问的是何为"中国文学"?或者换一种提问方式:"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及其"观念"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学界关于中国文学观念的争论,长期滞留于"纯文学"还是"杂文学"、文学史上何时或有无"文学自觉"或"文学独立"等老问题.时至今日,老问题尚未解决,一系列新问题,包括如何看待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和非虚构文学、如何应对文化研究对文学的"浸入"、如何甄别文学关键词之中大量的"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等等,则已然出现.刘勰讲"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故只有找到中国文学观念自身的关键性特征,才能真实而深刻地把握中国文学的神理与诗心.事物的起源决定事物的性质,中国文学滥觞期的《诗经》和"诗言志",以诗学与经学的兼合在源头上铸成中国文学观念的兼性特征."兼"者,通也;"兼性"者,兼通、兼融、兼包、兼怀、兼成、兼和是也.中国文学观念的兼性特征,表现于价值论是仲尼式"吾道一以贯之",表现于方法论是彦和式"唯务折衷",表现于文体论则是四库全书式"兼收并蓄,如渤澥之纳众流".由价值论的"天行一道",生成为方法论的"兼和两端",坐实为文体论的"体备四部",中国文学观念完成了 自身的兼性建构,在世界文学中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兼性特征,熔铸成中国文学的"中国性".
文献关键词:
中国文学;文学观念;兼性;中国性
作者姓名:
李建中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引用格式:
[1]李建中-.中国文学观念的兼性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57-68
A类:
B类:
中国文学,文学观念,兼性,追问,何为,提问方式,世界文学,滞留,纯文学,杂文,文学史,何时,或有,文学自觉,时至今日,方兴未艾,网络文学,非虚构文学,文化研究,浸入,甄别,文化与社会,刘勰,诗心,滥觞,诗经,诗言志,诗学,经学,头上,铸成,兼通,价值论,仲尼,一以贯之,和式,折衷,文体论,四库全书,兼收并蓄,天行,四部,念完,熔铸,中国性
AB值:
0.3550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