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译名之争"对《尚书》西传的影响——19世纪中西文化争与合的一个案例
文献摘要:
从明末清初至清代中叶,伴随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盛,西方人(主要是来华教士)透过经典文献理解中国文化的主观意愿日渐加深.其间,"礼仪之争"与"译名之争"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刻,反映了中西文化相遇、碰撞、相适、融合的大致过程.学界较多侧重对其作独立考察,而较少关注它们与中国文化西传的关系,尤其是"译名之争"对中国典籍西传的影响,以及不同立场传教士在争论中的态度与倾向.作为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政史文献汇编,《尚书》尤为来华教士重点关注.他们努力找寻其中能被借鉴与利用的理据,从而为各自传教的主张与策略提供文献支撑.在"礼仪之争"的背景下,19世纪西方"译名之争"呈现出对立、反复、冲突的争论样态,既为后世考察《尚书》如何进入西方世界提供了一条主要途径,也提供了一个反思中西文化间"争"与"合"的重要视角.
文献关键词:
礼仪之争;译名之争;《尚书》;传教士
作者姓名:
毛耀辉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引用格式:
[1]毛耀辉-.论"译名之争"对《尚书》西传的影响——19世纪中西文化争与合的一个案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25-135
A类:
译名之争
B类:
尚书,明末清初,中叶,中西文化交流,繁盛,西方人,来华,经典文献,其间,礼仪之争,相遇,中国典籍,传教士,政史,文献汇编,找寻,理据,自传,既为,后世
AB值:
0.2160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