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西方环境伦理学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影响
文献摘要: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关于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都产生了影响,厘清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建构一种能够既维护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又有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文献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雨辰;周宜
作者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雨辰;周宜-.论西方环境伦理学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影响)[J].伦理学研究,2022(01):70-78
A类:
发展权与环境权
B类:
环境伦理学,道德义务,非人类中心主义,尖锐,价值立场,割裂,自然观,历史观,辩证统一,统一关系,社会制度,能量交换,换关,生态危机,归结为,生态价值观,价值决定,决定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漠视,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求生存,西方中心主义,评介,或非,理论主张,人与自然关系,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同理,理论谱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体论,全球环境治理
AB值:
0.1789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