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精神现象学》与伦理文明观
文献摘要:
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精神现象学》到底"现象"了什么?它不仅建构了一个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演绎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辩证法,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明观即"伦理文明观".黑格尔哲学具有浓郁的伦理学气质,只是被其思辨哲学的巨大魅惑力所遮蔽,"伦理文明观"是其未被发现和揭示的"第三秘密"."两个凡是"的信念、"精神——伦理道德——文明史"同一的精神现象学方法、"哲学的历史"的文明史把握方式,是《精神现象学》尤其是"精神"部分的三大形而上学基础."伦理与'真实'的文明——教化与异化的文明——道德与'自身确定'的文明",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同一的三种形态及其辩证运动.家庭与民族两大伦理实体、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两大伦理势力、男人与女人两大伦理原素、伦理行为,是伦理世界的四个结构性元素,它们的相互过渡,构成伦理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与它相对应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善与恶、公共权力与财富两种伦理存在、高贵意识与卑贱意识两大伦理意识,是教化世界的三大结构及其现象学图景,"教化——启蒙——绝对自由与恐怖",演绎由中世纪、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的文明史进程."道德世界观"标志道德世界的生成,道德与自然关系的自觉,"只有义务具有本质性"的道德坚守,道德与客观自然、道德与主观自然之间"被预设的和谐",是道德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伦理文明观是"哲学的历史"或"精神的历史"的文明观,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的道成肉身,它以"精神"为理念,以伦理道德为概念或灵魂,以文明史为定在或肉身.在黑格尔看来,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就是文明史进程中辩证演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伦理文明观"的精髓是"以伦理看待文明",它对超越现代性西方文明的霸权文明观或所谓"文明的冲突"具有重要资源意义.但是,《精神现象学》的伦理文明观"现象"的只是欧洲文明史,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邂逅伦理型文化的中国传统,便显示出理论的灰色和解释力的局促,必须在文明对话中重新反思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现代价值,发现"以伦理看待世界"的中国文明观的文明史意义.
文献关键词:
《精神现象学》;伦理文明观;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
作者姓名:
樊浩
作者机构: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引用格式:
[1]樊浩-.《精神现象学》与伦理文明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5-19
A类:
伦理文明观,教化世界,道德世界观
B类: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哲学,诞生地,秘密,宏大,思辨哲学,哲学体系,命意,辩证法,学具,浓郁,伦理学,魅惑,遮蔽,未被发现,两个凡是,伦理道德,文明史,现象学方法,形而上学基础,三种形态,辩证运动,伦理实体,理势,势力,男人,女人,原素,伦理行为,伦理世界,古希腊,罗马,善与恶,公共权力,高贵,卑贱,伦理意识,三大结构,恐怖,中世纪,启蒙运动,动到,法国大革命,自然关系,本质性,肉身,看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西方文明,霸权,欧洲文明,西方中心主义,邂逅,伦理型文化,解释力,局促,文明对话,现代价值
AB值:
0.2922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