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网络时代青年群体"孤独的欢愉"的情感本体论审视
文献摘要:
网络时代青年群体在网络上建构的情感景观,如"喷喷群"与"夸夸群"等,其机制一是通过情感符号,达成情感的表层通约;二是通过情感剧场,投入沉浸式情感体验;三是通过情感消费,演绎"快感逻辑".其本质却是一场"孤独的欢愉".情感本体论认为情感不仅是以往认识论上与理性相区分的感性,而且是哲学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一种世界观,即情感是个体存在于世的最初方式.以情感本体论的新视域,有助于洞悉网络时代青年群体"孤独的欢愉"的本真性:情感是个体介入世界的一种见解与态度,"孤独"是个体化时代人的"原子式"生存境遇的呈现;情感是一种与他人发生关联的交往实践活动,"欢愉"既是倦怠社会的反面,也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连接性不足在虚拟空间得到有效补偿的方式;情感是个体应对世界的一种生存策略,"孤独的欢愉"便是对竞争与规训的现有体制的逃避与抵抗.不过,我们必须明晰青年群体网络上建构的情感连结终究难以真正克服个体在现实世界的孤独.因此,青年必须积极克服"群体性孤独",建构"关系式生存",从而达至在现实世界中真正的"在一起".
文献关键词:
情感本体论;"孤独的欢愉";情感消费;关系式生存
作者姓名:
林滨;罗晶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510275
引用格式:
[1]林滨;罗晶-.网络时代青年群体"孤独的欢愉"的情感本体论审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5-22
A类:
交往实践活动,关系式生存
B类:
网络时代,时代青年,青年群体,欢愉,情感本体论,喷喷,夸夸,情感符号,剧场,情感体验,情感消费,快感,其本质,认识论,新视域,洞悉,本真性,入世,个体化时代,子式,生存境遇,倦怠,反面,现实社会,人与人,关系连接,连接性,虚拟空间,生存策略,规训,逃避,连结,终究,现实世界,群体性孤独
AB值:
0.3413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