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学性"的认知
文献摘要: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受容中国新时期文学时,产生了四种对新时期文学"文学性"的言说.高岛俊男采用"二元对立"的评价框架,以与政治是否呈现对立姿态来定义文学性的高低.相浦杲从文学形式的实验看到了政治风向的变化与"中国气派"的文学现代化的可能.辻康吾认为新时期文学需要培养对人类普遍情感的关怀,此外还需提升写作技法.而更多的民间译者却认为反映事实,激昂民族的魂魄也是文学性的重要表达之一.但随着时事变迁,高岛的评价标准逐渐成为日本学界的较主流认知,并切实影响了日本学界对新时期文学的批评.梳理上述围绕新时期文学"文学性"言说的发生与变迁,将为中国文学在东亚的传播提供学理支撑.
文献关键词:
文学性;新时期文学;海外汉学;文化输出
作者姓名:
孙若圣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36
引用格式:
[1]孙若圣-.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学性"的认知)[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146-150
A类:
B类:
日本知识分子,新时期文学,文学性,受容,言说,高岛,二元对立,评价框架,立姿,文学形式,验看,中国气派,文学现代化,文学需要,写作技法,译者,激昂,魂魄,时事,事变,日本学界,中国文学,东亚,学理支撑,海外汉学,文化输出
AB值:
0.4003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