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自我表达、现实介入与文本的历史性——郭沫若《棠棣之花》创作过程考论
文献摘要:
从1920年的"诗剧"到1941年的"史剧",《棠棣之花》从一部"半成品"到最后定型公演的漫长过程,贯穿了郭沫若"五四"和抗战时期两个最重要的文学活动阶段,见证了他从浪漫主义抒情诗人到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成长.作者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对作品的补充、调整和修改等,实际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不存在文学性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和政治性的宣传剧之间的对立.梳理《棠棣之花》从"诗剧"到"史剧"的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郭沫若在自我与历史的对话中不断展开个人生命活力的过程,也有助于打破通行观念,深化对现代文学历史特性的认识.
文献关键词:
郭沫若;《棠棣之花》;抗战史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谭嫦嫦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谭嫦嫦-.自我表达、现实介入与文本的历史性——郭沫若《棠棣之花》创作过程考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06):197-203
A类:
抗战史剧
B类:
自我表达,文本的历史性,郭沫若,棠棣,创作过程,考论,诗剧,半成品,公演,五四,抗战时期,文学活动,浪漫主义,抒情诗,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历史语境,文学性,政治性,生命活力,现代文学
AB值:
0.3352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