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如何理解康德的"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
文献摘要:
学界通常把endliche heilige Wesen翻译为"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但是对它到底指代什么对象,存在争议.新近一种观点认为endliche只能翻译为"终极的",而不能翻译为"有限的",否则,脱离了康德把人作为有限存在者与神圣的存在者之间的比较框架.在康德伦理学中,g?ttlich和heilig都翻译为"神圣的",后者与上帝没有直接关系,表达某物因道德法则而具有无条件的价值,endliche体现存在者具有感性的偏好,"有限的"与"神圣的"放在一起并不矛盾.康德提出"endliche heilige Wesen"是为了说明德性的敌人不是感性的偏好,而是基于人的任性的自由的作恶的倾向,把endliche翻译为"有限的",能够更好地彰显其目的.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在康德那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直接的对象,但在其历史哲学文本中有些暗示.这个概念也丰富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与康德的伦理学之间对比的维度.基于这种解读,就会得出与目前学界理解略微不同的康德道德境界图.
文献关键词:
康德;有限的;神圣的;感性偏好;德性伦理学
作者姓名:
刘作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510275
引用格式:
[1]刘作-.如何理解康德的"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42-151
A类:
endliche,heilige,Wesen,ttlich,heilig
B类:
神圣的,存在者,译为,指代,新近,终极,否则,康德伦理学,上帝,某物,道德法则,无条件,有感,并不矛盾,明德,敌人,任性,作恶,那里,历史哲学,暗示,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略微,道德境界,感性偏好
AB值:
0.2387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