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黑格尔的中国形象论——十九世纪德国之中国形象由"热"转"冷"再探
文献摘要:
十九世纪,随着自由平等观念在德国不断深入人心,十八世纪末以来被建构为"专制帝国"的中国逐渐成为"反动的象征",对中国的歌颂和表彰则相应地被视为"政治不正确".黑格尔有关中国的论述恰恰为上述转变提供了系统的例证.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氛围里,中国作为遥远的、面目模糊的、可以进行想象性截取的"他者",注定要作为抵抗德国专制现实的"政治隐喻",承担起从反面来推进德国政治变革的命运.
文献关键词:
中国形象;康德;赫尔德;黑格尔
作者姓名:
刘耘华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耘华-.黑格尔的中国形象论——十九世纪德国之中国形象由"热"转"冷"再探)[J].外国文学评论,2022(03):220-236
A类:
B类:
黑格尔,中国形象,十九世纪,纪德,自由平等,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十八世纪,世纪末,专制,帝国,反动,歌颂,表彰,地被,不正确,恰恰,例证,时代精神,中国作为,遥远,面目,想象性,截取,他者,注定,政治隐喻,担起,反面,进德,政治变革,康德,赫尔德
AB值:
0.4993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