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执行力来源与实体关系变动: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的解释框架
文献摘要:
对公证债权文书执行具体问题的学理讨论偏离了应然的解释框架,走向了与有既判力执行依据的相似解释.公证债权文书不具有既判力,该特点在可公证的范围、执行依据的可执行性以及对另诉的影响三个方面呈现出体系效应.债务人执行承诺具有特定时点指向性、与实体权利和抗辩的相容性、相对独立性以及与实体救济途径的并行性等具体内容,它勾连了未决实体权利义务与执行力要素.既判力、执行承诺与执行力的相互交织及其对诉讼和强制执行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解释框架的基本要素.在明确公证债权文书执行并非以实体权利的已决或确定为前提,且执行证书应为申请执行的程序要件而非执行条款的前提下,解释框架的重心应由追求已决权利的最大化实现,转向在依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与实体权利义务的变动及其审查中寻求平衡.应以形式审查与实体审查作为区分不予执行和不予执行之诉的标准,对前者的限缩和对后者的扩张构成了解释框架的保障.
文献关键词:
公证债权文书;既判力;执行承诺;执行证书;不予执行之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肖建国;张苏平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建国;张苏平-.执行力来源与实体关系变动: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的解释框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2(05):121-141
A类:
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承诺,执行证书,不予执行之诉
B类:
执行力,实体关系,解释框架,具体问题,应然,既判力,执行依据,相似解,可执行性,面呈,债务人,时点,指向性,实体权利,抗辩,相容性,相对独立性,救济途径,并行性,具体内容,勾连,连了,未决,权利义务,相互交织,强制执行,基本要素,申请执行,要件,形式审查,实体审查,限缩
AB值:
0.262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