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谶谣是如何自我实现的?——以民国《金陵塔碑文》的源起与流变为中心
文献摘要:
《金陵塔碑文》作为一则广泛流传的谶谣,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至少7个版本的变化.其制造、传播、流变与定型,是一个不断肢解、增饰、遗忘和重构的动态过程.该谶谣早期文本主要指涉国共对峙,但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它不断被掺入崭新的文本,指涉对象也相应转向中日矛盾.谶谣自我实现的方式在于,其制造者和传播者为迎合民众或自我需求对碎片化的隐喻片段不断再编码,不同时期的历史诉求推动阅读者创造新的解码系统,再编码后的文本经过新解码系统得出的讯息,一旦在多歧性的文本中寻找契合现实的阐释,就会形成自我验证的闭环.近代知识分子在科学和迷信之间的首尾两端,正是"社会化的自我"与"人性化的自我"交织冲突的产物.
文献关键词:
《金陵塔碑文》;谶谣;自我实现;编码
作者姓名:
潘若天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潘若天-.谶谣是如何自我实现的?——以民国《金陵塔碑文》的源起与流变为中心)[J].现代传播,2022(07):35-44
A类:
谶谣,首尾两端
B类:
自我实现,金陵,碑文,源起,一则,近代中国,断肢,肢解,遗忘,动态过程,指涉,共对,对峙,侵华,掺入,应转,制造者,传播者,迎合民众,历史诉求,阅读者,解码,新解,讯息,知识分子,迷信,人性化
AB值:
0.386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