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949—1979年中国作家想象的三种西方形象
文献摘要:
1949—1979年中国作家想象的西方,既是对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霸权持续冲击的回应,也是一种中国式现代性焦虑的延续和发展的表现.在这一时期中国作家的作品中,西方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负面性被放大和强化:西方的政治是狭隘、虚伪的;西方的社会是混乱和充满矛盾的;西方的道德是自私、腐朽的.可以说,这一时期作家作品中的西方形象是依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而构建的差异化的他者,熔铸了作为建构者的中国作家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和情感倾向等多种因素.它既展现了中国作家以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取代、驱离西方意识形态的文化理想与变革冲动,又强化了作为自我的中国与作为他者的西方的二元对立.
文献关键词:
1949—1979;中国作家;想象;西方形象
作者姓名:
赵小琪
作者机构:
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830
引用格式:
[1]赵小琪-.1949—1979年中国作家想象的三种西方形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75-85
A类:
B类:
中国作家,西方形象,西方国家,国家意识形态,霸权,中国式现代性,现代性焦虑,负面性,狭隘,虚伪,自私,腐朽,作家作品,现实要求,他者,熔铸,历史记忆,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情感倾向,驱离,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理想,冲动,二元对立
AB值:
0.3839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