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现代派"概念的批评踪迹
文献摘要:
"现代派"作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批评概念,与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不可分,限于理论背景、立场、目的和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批评家在引介和使用这一概念时难免发生术语的偏移,因此"现代派"概念的本质性定义难以追寻,只在批评家的阐释实践之中形成"踪迹".目前学界关于"现代派"的研究已相当充分,但对这一批评概念本身的历史化梳理还不够充分,如果考虑这一概念在20世纪20至80年代的历史变迁,那么它至少对应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这种现代主义是一种装置化的"现代主义",批评家对其不断改造以符合中国文学建构的需求;其二,特定时期的文学流派或文学现象,如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诗派"、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伪现代派"等,这些概念是现代主义批评中国化的结果;其三,一类作家的文学身份,"现代派"概念活跃时期政治过载于文学,文学批评主要承担社会公共话语的角色,因此"现代派"的命名也就使作家分别具有"落后""进步"甚或两相矛盾的属性,这种命名也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批评伦理.本文梳理的主要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视域下的"现代派"概念及其在现代文学批评中的前史,大陆以外学者对"现代派"的批评及中国台湾"现代派"等内容未在文中详述.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蔡岩峣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岩峣-."现代派"概念的批评踪迹)[J].文艺争鸣,2022(07):38-44
A类:
B类:
现代派,踪迹,中国文学,时代环境,批评家,引介,一概,难免,本质性,追寻,历史化,历史变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装置化,符合中国,文学建构,文学流派,现代诗,其三,过载,载于,公共话语,别具,甚或,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批评,批评视域,现代文学批评,前史,中国台湾,未在,详述
AB值:
0.3420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