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相似的内涵与不同的思路——朱彝尊和张惠言关于比兴寄托的论述及其后学的接受
文献摘要:
比兴寄托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命题.朱彝尊和张惠言是清代最重要的两个词派——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领袖,他们的词学理论中都涉及这个问题,而且内涵有相似之处,但朱彝尊本人对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并无进一步发挥,其后学也并不将其作为朱彝尊的重要理论贡献.朱彝尊的两篇序主要的动机是尊体,并提倡南宋词学.张惠言则不仅自己有意识地提出了比较全面的理论,而且更加契合时代、社会和当时的士人心态,因而得到了后学的热切追随,并推动了整个清代词学走向了新阶段.清代学术非常重视师法,这两个流派的后学的传承和选择,可以从一个角度认识朱、张的核心理论,也可以揭示这两个流派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色.
文献关键词:
朱彝尊;张惠言;比兴寄托;尊体;师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宏生
作者机构:
香港浸会大学 中文系,香港99907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宏生-.相似的内涵与不同的思路——朱彝尊和张惠言关于比兴寄托的论述及其后学的接受)[J].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150-159
A类:
B类:
朱彝尊,张惠言,比兴寄托,述及,后学,中国文学,要命,浙西词派,常州词派,领袖,词学理论,相似之处,理论贡献,两篇,尊体,南宋,宋词,有意识,的士,士人心态,热切,追随,清代词学,清代学术,非常重视,师法,流派,一个角,核心理论
AB值:
0.3756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