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
文献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思想和命题,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节点上的出场,以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向,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种价值观和两条发展道路激烈竞争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怎样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科学回答,既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更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实践逻辑.如果说历史逻辑所体现的是"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创新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理论逻辑所体现的是"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创新发展的学理基础、理论建构和深层原因,实践逻辑所体现的是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的话,那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则不仅直接构成了"两个结合"出场的背景和条件,而且直接构成了"两个结合"出场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两个结合"的出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内涵的新拓展、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实践路径的新开拓,更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遵循.切实加强"两个结合"出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深入研究,无论是对于深化"两个结合"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研究,还是对于增强"两个结合"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献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余卫国
作者机构: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余卫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35-43
A类:
B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出场逻辑,一百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种制度,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学回,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如果说,历史必然性,客观规律性,学理基础,理论建构,深层原因,努力实现,中国革命,改革实践,合目的性,有机统一,一则,思想内涵,新拓展,新认识,实践路径的,基本遵循,切实加强,自觉性,理论价值
AB值:
0.2152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