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的构建与完善
文献摘要:
生物识别信息是用于自动身份鉴别、状态分析与属性估计的人体生理和行为特征信息,具有唯一性、稳定性、易收集性与公利性的特征.非法获取、提供与使用生物识别信息可能构成对他人人格权益、财产权益、公共秩序甚至国家利益的侵害.现行刑法与司法解释从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源头与尾端对个人信息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保护,但无法实现对生物识别信息的特别保护.应当坚持以人格权益为中心、以预防为导向的立场完善对生物识别信息的刑法特别保护.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源头,将生物识别信息在个人信息分类分级中明确定位为"敏感个人信息",并将相关侵犯行为的起刑点设定为50条;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尾端,将非法使用生物识别信息行为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制范围;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将对生物识别信息的非法"持有"行为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制范围,以实现对非法留存行为的有效规制.
文献关键词:
个人信息;生物识别信息;犯罪产业链;人格权益;预防导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宪权;陆一敏
作者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刑事法学院,上海2016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宪权;陆一敏-.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的构建与完善)[J].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60-71
A类:
B类:
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构建与完善,动身,身份鉴别,状态分析,人体生理,行为特征,特征信息,唯一性,公利,非法获取,人格权益,财产权益,公共秩序,国家利益,侵害,行刑,司法解释,个人信息犯罪,尾端,特别保护,法特,信息分类,分类分级,明确定位,敏感个人信息,将相,侵犯行为,起刑点,非法使用,信息行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制范围,中间环节,留存,犯罪产业链,预防导向
AB值:
0.3333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