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佛教因果学说的中国化——以《弘明集》与《广弘明集》为中心的研究
文献摘要: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佛教中国化的起始阶段,亦是"中国佛教哲学"因果学说初步形成之早期酝酿阶段,而中国佛教哲学早期的因果学说既不完全等同于"印度佛教哲学"的因果理论,亦同样有别于隋唐时期及后世佛教哲学的因果学说.本文在深入具体分析《弘明集》与《广弘明集》等文本的基础上,对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作出了新的诠释:其一、东汉末年苍梧太守牟子所撰写的《牟子理惑论》至晋代孙绰所作《喻道论》的完成即可被视为其理论建构之第一阶段,即"被动调适阶段",以"善恶报应"为其基本主张;其二、慧远之"三世报应说"的提出,可视为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理论建构之第二阶段,即"主动调适阶段";其三、李师政之"因缘果报说"的建构完成,可被视为第三阶段,即"调适完成阶段".
文献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新诠;《弘明集》;《广弘明集》
作者姓名:
江向东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思想史研究室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引用格式:
[1]江向东-.佛教因果学说的中国化——以《弘明集》与《广弘明集》为中心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05):47-54
A类:
因果学说,中国佛教哲学,牟子理,牟子理惑论
B类:
弘明集,广弘明,汉魏,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佛教中国化,起始阶段,酝酿,等同于,印度佛教,有别于,隋唐时期,后世,东汉末年,苍梧,太守,所撰,晋代,孙绰,所作,道论,理论建构,第一阶段,善恶报应,慧远,三世,说理,第二阶段,其三,因缘,果报,第三阶段,新诠
AB值:
0.2621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