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妇女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文献摘要:
拓展检察公益诉讼受案范围不仅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议内容,也是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近几年工作的重点.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检察公益诉讼受案范围集中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分散性公共利益的"四大"领域,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不在其列.特定群体权益多属个人利益,常借助行政执法与私益诉讼进行维护.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了大量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内的公益诉讼案件.通过实证分析得知,这类检察公益诉讼多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中或者以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方式结案,即便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多属代位诉讼而非典型公益诉讼. 2021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检察公益诉讼条款" . 2021年12月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也增加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的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为解释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类检察公益诉讼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巨大分歧,文章分析了妇女权益在个人权益属性基础之外,对其进行保障还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秩序性的特征.传统法律倾向用已婚妇女、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未婚妇女等以社会属性为标准来划分妇女权益的种类,致使妇女权益必然深植于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之中,很难得到充分保障.积极保障妇女权益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的"社会"属性.当妇女的个体权益受损时往往也存在系统性妇女权益受损的情形,因此对妇女权益保护具有"公共"属性.我国妇女权益保障体系独具特色,相关立法体系较完备,但立法内容的滞后和疏漏在所难免;多元执法体系中的执法协同机制不健全、偏向于预防机制、处置手段缺乏强制性;保障妇女权益的刑事、民事救济机制还需提高质效.综上,文章指出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内检察公益诉讼机制嵌入现行多元执法、救济机制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鉴于司法力量的有限性,行政检察(包括公益诉讼检察)力量介入妇女权益保障可分为三种形式.通过研判相关刑事案件,剖析潜在的或已存在的行政违法行为,并采取行政违法行为检察手段进行监督.在刑事手段、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手段、公益诉讼手段之间,应当遵循"刑 事优先原则";已造成妇女权益受侵害而未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案件可以采取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手段;但案件符合公益诉讼成案标准的,方可提起公益诉讼.
文献关键词:
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妇女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
作者姓名:
刘艺
作者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法治政府研究院,北京 100088
引用格式:
[1]刘艺-.妇女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71-182
A类:
妇女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
B类:
诉讼机制,受案范围,四中全会,决议,公益诉讼检察,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范围集,国家利益,分散性,个人利益,行政执法,私益诉讼,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制发,检察建议,结案,即便,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代位,非典型,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十二次,审议,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个人权益,属性基,公共性,秩序性,传统法律,向用,已婚妇女,孕期,哺乳期妇女,未婚,社会属性,家庭秩序,社会秩序,难得,充分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权益受损,妇女权益保护,护具,权益保障体系,独具特色,立法体系,立法内容,疏漏,在所难免,协同机制,预防机制,强制性,民事救济,救济机制,机制嵌入,法力,有限性,行政检察,刑事案件,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优先原则,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受损
AB值:
0.2240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