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层干部互动与减贫绩效——来自"吕梁-太行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案例证据
文献摘要:
精准扶贫政策带来了代理社会利益的本土干部和代理国家意志的派驻干部之间的深度互动.由于不同的政治委托-代理关系,本土村干部与外来派驻干部本身存在差异化的妥协空间函数.在政策强度一定的情况下,这两类基层干部之间的行为互动组合就会表现为差异性的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协商逻辑下的"合作"、控制逻辑下的"急躁"、俘获逻辑下的"拖延"和变通逻辑下的"摆平"这四种典型的治理形态.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反映了我国在多维贫困标准下所存在的减贫绩效差异,突出表现为贫困识别和政府补助发放上的偏差.来自田野案例比较和讨论则验证了这两类基层干部在不同政策强度下互动的治理模式以及与后续减贫政策绩效动态演化之间的因果联系.
文献关键词:
基层治理;精准扶贫政策;政策绩效;基层干部互动;政策强度
作者姓名:
栗潇远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20009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引用格式:
[1]栗潇远-.基层干部互动与减贫绩效——来自"吕梁-太行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案例证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12-126
A类:
基层干部互动,减贫绩效
B类:
吕梁,太行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例证,精准扶贫政策,社会利益,国家意志,派驻,深度互动,代理关系,村干部,妥协,政策强度,行为互动,控制逻辑,急躁,俘获,拖延,变通,摆平,治理形态,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多维贫困,贫困标准,绩效差异,突出表现,贫困识别,政府补助,放上,田野案例,案例比较,减贫政策,政策绩效,动态演化,因果联系,基层治理
AB值:
0.415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