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岩溶地区新型灌注桩承载机理试验及模拟研究
文献摘要:
基于布袋桩成桩试验与4组室内静载荷试验,结合7组数值模型,对布袋桩的成桩可行性与桩身荷载的传递特性及其承载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布袋桩在解决岩溶地区成桩时浆液渗漏问题的同时,具有成桩质量良好、成桩形状可预测的特征.在等桩径、等加载条件下,布袋桩的极限承载力为传统桩的1.15倍以上,桩顶沉降远小于传统桩;2)布袋桩承载时,各段桩体从上至下依次发挥作用,交替承载.枝状体的端承作用对承载力的增益大于布袋对侧摩阻力的削弱,此为布袋桩的承载特征;3)枝状体结构增强了桩-岩间的结合能力,其中,枝状体下部起主要承载作用,上部仅起结构作用;4)枝状体的非对称分布是承载的不利因素之一,对布袋桩的抗弯能力提出设计要求.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展示了布袋桩的成桩过程,揭示了布袋桩独有的承载机理,验证了布袋桩承载性能的优越性,可为布袋桩在岩溶地区的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文献关键词:
岩溶地区;桩基工程;传递特性;有限元;承载机理
作者姓名:
梅国雄;陆志宇;陈家勋;张福友;杨济铭;蒋明杰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9;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7
引用格式:
[1]梅国雄;陆志宇;陈家勋;张福友;杨济铭;蒋明杰-.岩溶地区新型灌注桩承载机理试验及模拟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7):32-44
A类:
B类:
岩溶地区,灌注桩,承载机理,布袋,静载荷试验,数值模型,成桩可行性,传递特性,浆液,渗漏问题,成桩质量,桩径,极限承载力,桩顶沉降,各段,桩体,上至,交替承载,对侧,侧摩阻力,承载特征,结构增强,结合能,结构作用,非对称分布,不利因素,抗弯能力,承载性能,桩基工程
AB值:
0.3490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