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双位点协同促进Ru-S-C单原子催化剂上电化学氮还原
文献摘要:
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品,但传统的哈伯-博世制氨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并释放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产氨是一种具有前景的绿色制氨方法.近年来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电催化氮还原反应(eNRR)的选择性和活性仍不理想,理论和实验研究均已表明,eNRR过程中吸附N2分子的活化以及第一次质子化NNH*中间体的形成通常是反应的决速步骤.在催化剂中构建多反应位点,并利用多反应位点间的协同工作效应,是提升决速步反应的有效策略.受固氮酶中金属/硫多位点共催化机理的启发,本文以钌硫碳(Ru-S-C)催化剂为模型,研究了Ru/S双位点协同催化氮还原产氨的反应过程和机理;结合理论计算、原位拉曼光谱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等结果,证明了Ru/S双位点在eNRR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N2的活化和第一步质子化;与常规的单位点Ru-N-C催化剂相比,Ru-S-C催化剂表现出更优越的eNRR性能.本文首先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Ru-S-C催化剂中Ru/S双位点在eNRR中的催化机制:当N2吸附在Ru原子上,Ru原子会将电子推至N2的反键轨道,从而实现N≡N键的活化,N2的活化主要是由Ru对电子的"推"机制完成的;而当S原子(与Ru原子直接配位)也作为活性位点参与反应并氢化形成S–H*时,N2的活化将转变为"推-推"机制,即在Ru位点推动电子向N2移动的同时,与S原子结合的表面H*也会诱导电子流向N2.在Ru/S双位点协同作用下,速率决定步骤第一步质子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势垒得到大幅降低.随后,通过湿浸渍Ru盐加热处理还原的方法将Ru单原子锚定到预合成的硫掺杂的介孔碳上(钴辅助热解方法),制得Ru-S-C单原子催化剂.X射线衍射、像差校正的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等表征结果表明,Ru-S-C材料是单原子结构,即Ru单原子由4个S原子配位.将催化剂应用于电催化氮还原产氨反应,在–0.15 VRHE电位下,该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氨产率为13.17μg h?1 mg?1cat,法拉第效率为6.16%,其NRR性能明显高于对比样品Ru-N-C单原子催化剂.原位拉曼光谱以及KIE的测试进一步从实验上证实了在Ru-S-C单原子催化剂中S–H*的存在及其对eNRR第一步加氢的促进作用.原位拉曼测试谱结果表明,施加电位后,2531 cm?1处有明显的S–H*键伸缩振动峰,证明了S–H*的存在,此外,该峰的强度还随着电位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0.15 VRHE达到峰值,这与其NH3产率随电位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S–H*参与了N2的还原过程.此外,Ru-S-C表现出较高的KIE值,说明H键的断裂参与了eNRR的决速步NNH*的形成.综上,本文所提出的双位点协同催化机制将为推进可持续NH3生产开辟新途径,提供新机遇.
文献关键词:
Ru/S双位点催化机制;电子"推-推"效应;电催化氮还原反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柳晶;程传祺;张训;唐城;杜坤;杨园园;沈善成;许实龙;尹鹏飞;梁海伟;凌涛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研究所, 高级陶瓷与机械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072, 中国;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与高级材料学院,澳大利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安徽合肥230026, 中国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柳晶;程传祺;张训;唐城;杜坤;杨园园;沈善成;许实龙;尹鹏飞;梁海伟;凌涛-.双位点协同促进Ru-S-C单原子催化剂上电化学氮还原)[J].催化学报,2022(12):3177-3186
A类: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B类:
双位,Ru,单原子催化剂,化学品,哈伯,博世,氨法,化石能源,电催化还原,原产,电催化氮还原反应,eNRR,N2,及第,质子化,NNH,中间体,决速步骤,反应位点,协同工作,有效策略,固氮酶,中金,多位点,催化机理,协同催化,反应过程,原位拉曼光谱,KIE,第一步,更优越,理论计算方法,催化机制,子会,反键,配位,活性位点,点参,氢化,电子流,热力学和动力学,动力学势垒,浸渍,加热处理,锚定,硫掺杂,介孔碳,热解,像差校正,高角,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精细结构,原子结构,VRHE,碱性电解液,氨产率,1cat,法拉第效率,上证,一步加氢,加电,伸缩,NH3,还原过程
AB值:
0.2485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