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腘绳肌痉挛疗效的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改善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5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康复治疗、传统针灸治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下肢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四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三维步态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MAS评分下降,平均速度、步频提高,跨步长、步长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提高,GMFM-D区、E区评分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平均速度、步频、膝关节活动度、GMFM-D区、E区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有助于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改善患儿步态及站立、步行功能.
文献关键词:
脑性瘫痪;触发点;针刺;下肢机器人;三维步态分析
作者姓名:
沈威;刘初容;陈小芳;张瑞先;孙冰;郭永亮;关梓辉;袁青
作者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广州市,510006;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引用格式:
[1]沈威;刘初容;陈小芳;张瑞先;孙冰;郭永亮;关梓辉;袁青-.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腘绳肌痉挛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02):195-201
A类:
B类:
触发点,针刺,下肢机器人,脑性瘫痪患儿,腘绳肌,肌痉挛,临床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传统针灸,针灸治疗,常规治疗,四周,Ashworth,MAS,三维步态分析,粗大运动功能,运动功能测试,GMFM,平均速度,步频,跨步,步长,膝关节活动度,分提,后观,站立,步行功能
AB值:
0.2273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