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角膜滞后量在青光眼中的作用
文献摘要: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颇受重视的是眼压和房水流出通道等方面.近年,研究人员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非压力依赖因素如角膜滞后量(CH)在青光眼中的作用.CH是角膜的生物力学参数,它反映了角膜的黏性阻力,即吸收和分散能量的能力.CH在临床上很容易获得,可作为眼后部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替代标志物,如筛板和乳头周围巩膜,这些组织可能与青光眼损伤的易感性有关.有研究提供了CH与青光眼临床相关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证据.本文综述了CH在青光眼中的作用的最新发现,从CH的测量方法、CH与中央角膜厚度、青光眼性视野进展、视盘损害、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失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文献关键词:
角膜滞后量;青光眼;角膜生物力学;视神经损伤;眼压
作者姓名:
罗茜;张春巍
作者机构:
150000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茜;张春巍-.角膜滞后量在青光眼中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22(12):2001-2004
A类:
B类:
角膜滞后量,青光眼,眼中,致盲性眼病,颇受,受重,眼压,房水,CH,黏性,后部,生物力学特性,筛板,乳头,巩膜,眼损伤,易感性,临床相,新发现,中央角膜厚度,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归纳和总结,角膜生物力学,视神经损伤
AB值:
0.2945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