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行株距对稻鳖共作模式水稻和中华鳖生长形态及综合效益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优化稻鳖共作模式提供参考,本实验选择适宜稻鳖共作的籼稻丰两优香1号(FLY1)和粳稻香软粳2728(XR2728),在穴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组不同行株距的稻鳖共作组和仅种植水稻的对照组,并监测当地常规种植模式产量和效益.按照525 kg/hm2养殖密度投放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监测各组水稻和中华鳖生长、形态和产量等指标,通过水稻和中华鳖形态特征值间的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行株距对中华鳖外观形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FLY1和XR2728水稻产量分别为7.04~8.66 t/hm2和5.78~7.25 t/hm2,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行株距为27.0 cm×16.7 cm和30.0 cm×13.3 cm.稻鳖共作组水稻产量均超过常规水稻单作组产量,水稻产量随行距减小有下降趋势.丰两优香1号组株高、有效分蘖数和穗粒数在各共作组间差异不显著;香软粳272830.0 cm×13.3 cm组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投放密度为525 kg/hm2时,丰两优香1号和香软粳2728号稻田中华鳖产量分别为0.89~1.04 t/hm2和0.84~0.99 t/hm2.水稻行株距与中华鳖产量和形体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LY1较宽行距30.0 cm×13.3 cm和27cm×16.7 cm组裙边宽/背甲长、尾长/背甲长值较大;XR2728较宽行距30.0 cm×13.3 cm和27cm×16.7 cm组腹甲宽/背甲长,裙边宽/背甲长和前肢长/背甲长值较大.采用宽行距可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收益,每公顷效益可达60000元以上.结果表明在水稻总穴数一致情况下,较宽行距有助于提高水稻和中华鳖产量效益、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及中华鳖裙边宽度等形态指标.水稻农艺性状与中华鳖形态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对水稻行株距具有一定适应性.
文献关键词:
稻鳖共作;行株距;产量;效益;形态适应
作者姓名:
吴本丽;黄龙;张烨;陈静;奚业文;何吉祥;吴仓仓;陈夏君
作者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1;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合肥 2306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本丽;黄龙;张烨;陈静;奚业文;何吉祥;吴仓仓;陈夏君-.行株距对稻鳖共作模式水稻和中华鳖生长形态及综合效益的影响)[J].淡水渔业,2022(02):105-112
A类:
FLY1,XR2728
B类:
行株距,稻鳖共作,中华鳖,生长形态,综合效益,籼稻,粳稻,稻香,种植水稻,常规种植,种植模式,hm2,养殖密度,投放,Pelodiscus,sinensis,过水,形态特征值,外观形态,水稻产量,高产量,单作,随行,行距,株高,有效分蘖,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稻田,田中,水稻行,形体指标,27cm,裙边,背甲,前肢,经济收益,公顷,穴数,产量效益,有效穗数,农艺性状,形态指标,稻农,显著相关性,形态适应
AB值:
0.2809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