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数据挖掘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情况.[方法]检索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发表在中国知网、Pubmed、万方数据库关于VP动物造模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的造模动物、造模方法、造模周期以及模型评价方法、相应检测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使用最多的,依次为6~12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12~16周新西兰大白兔以及34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猪.造模方法依次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动脉结扎,或结合主动脉内皮球囊拉伤、化学触发、免疫诱导等.造模周期为8周到1年不等,以12~18周的为最多.评价方法多为病理染色,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灌注显影及体内活细胞示踪技术用于VP的活体探测.[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养,或结合手术损伤建立VP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若能研发高性价比的活体探测方法,将极大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效率.
文献关键词:
数据挖掘;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宋博策;谢蓓莉;刘明旺;别玉龙;李浩浩;闫宇新;张洋芳;赵福海
作者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北京市100091;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市100029;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博策;谢蓓莉;刘明旺;别玉龙;李浩浩;闫宇新;张洋芳;赵福海-.基于数据挖掘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2(11):974-981
A类:
B类: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VP,造模方法,方法及应用,Pubmed,万方数据库,动物造模,模型评价,相应检测,检测指标,实验动物,载脂蛋白,基因缺陷,新西兰大白兔,周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结扎,主动脉,皮球,球囊,拉伤,免疫诱导,周到,病理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blot,流式细胞仪,彩色多普勒超声,活细胞,细胞示踪,示踪技术,活体,饲养,手术损伤,可重复性,高性价比,探测方法
AB值:
0.3193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