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官网网址:https://xxgyh.siiidt.org.cn
(微信公号信息)
3、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0日出版。
2023年4月7日星期五
《新型工业化》期刊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原创 新型工业化编辑部 新型工业化 2023-04-06 11:04 发表于北京
为进一步提升期刊信息化建设水平,向广大专家、读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新型工业化》期刊官方网站(网址:https://xxgyh.siiidt.org.cn)于2023年4月6日正式上线。
《新型工业化》期刊官网由期刊主办单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承担运营。网站包括“期刊介绍”、“投稿指南”、“编委会”、“期刊订阅”、“联系我们”等主要模块,面向社会各界提供期刊在线阅读资源,旨在构建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交流推广平台,分享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实时更新期刊动态资讯,展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着力打造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宣传领地、理论阵地和交流高地。
后续,《新型工业化》编辑部将持续完善期刊官网的功能与内容建设,进一步深化新型工业化科技成果交流,广泛汇聚学术资源,以平台为支撑,引导各界加强对接合作,为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贡献力量!
诚挚欢迎各界踊跃投稿、关注订阅!
《新型工业化》期刊编辑部:
联系人:侯亚妮
电 话:13810075466
邮 箱:cicxxgyhqk@163.com
《新型工业化》征稿通知
【2023年01期信息】
《新型工业化》于 2011 年正式创刊,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赛昇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期刊,现面向全国征稿。
一、征稿方向
围绕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政策宣贯、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的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
1.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特征规律与推进路径 ;
2. 新型工业化发展相关的政策举措和战略规划 ;
3.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最新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成果 ;
4.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优秀经验 ;
5.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优秀解决方案。
6. 其他与新型工业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内容。
二、主要栏目
《新型工业化》期刊设置特约评论、理论研究、工业经济、政策规划、行业观察、区域发展、企业实践、前沿热点等常设栏目,并根据相关专刊主题按需增设特色专栏。
三、投稿须知
1. 稿件要求主题明确、内容新颖、资料真实、信息准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文字精练,逻辑严谨,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字数一般在 6000—10000 字,无涉密内容。
2. 本刊要求首发,反对一稿多投以及抄袭、剽窃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对拟采用稿件,在尊重作者意愿的前提下,本刊有权进行编辑处理。
3. 本刊已被知网、万方等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凡在我刊投稿并被录用的稿件文章,均视为作者同意稿件被收录,并许可编辑部将稿件在“新型工业化”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刊载。
4. 投稿采用电子版形式(Word 文件), 电子邮件主题和来稿文件均以“作者姓名 - 单位名称 - 文章标题”命名,发送至编辑部信箱 : cicxxgyhqk@163.com。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 : 侯亚妮 徐顺怡
电 话 : 010-88687152,13810075466
地 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 35 号
感谢您对《新型工业化》期刊的关注,期待您的来稿!
《新型工业化》稿件要求
【官网信息】
正文基本要素:
《新型工业化》投稿稿件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中英文标题、中英文作者及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资助项目和作者简介。文章字数以6000-10000字为宜。论文整体编排以A4纸默认页面设置进行,全文行间距为1.2倍行距
标题:
文章标题应使用学术性标题、中英文标题需对应。除少数常见的缩略图语外,标题中均应使用全程,不使用英文缩写,中文标题黑体三号,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三号,居中。
作者:
文章须提供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邮编,顺序由作者自定;中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摘要:
摘要包括25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实践、结论等内容。与作者间距一行,首行缩进两字,中文摘要为黑体五号,摘要内容为楷体五号。英文摘要及英文摘要内容为Times New Roman 五号。
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3-5个中英文关键词位于摘要内容下一行,与“摘要”对齐,中文关键词为黑体五号,每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楷体五号。英文关键词为Times New Roman 五号。
中图分类号:
位于关键词下一行,与“关键词”对齐,黑体小四号。
文献标志码:
位于中图分类号同一行,居右对齐,黑体小四号。
正文:
正文与英文关键词间距一行;全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首行缩进两字,一级标题加粗。
(1)各级标题:各层次标题依次使用汉字数字、加括号的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加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一、” “(一)” “1.” “(1)”等。
(2)图表:图表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号和表号用5号宋体,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如“图2xx示意图”。与稿件配合的图片尽量使用原图,分辨率应不低于300dpi。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需尽量引用技术类文献,使用权威信息来源、信息/数据初始来源、有明确作者/责任者的文献,确保信息和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前沿性。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标引;未公开发表的观点、数据、图表等也要标注文献。
参考文献作者只写出前三位,之后使用“等”(或“et al”)替代,期刊名称、出版单位、会议名称及出版地均应使用全称。
与正文间距一行,“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在对应正文中右上角标出“[1”、“2”....;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
每条参考文献需按照文献类型进行标。文献类型的标识代码: 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N;期;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常用著录格式如下,供参考: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引文页码范围。
(2) 专著(或译著):著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范围。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年份。
(5) 技术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 标准名称[S].
(6) 技术报告: 作者.题名[R]. 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7) 报纸文章: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 (版次)。
资助项目:
如有项目支持,请注明资助项的正式类别和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作者简介:
文章需标明全部作者简介,若有多个作者,需指定一位通讯作者。字体为宋体小四号。格式如下:
第一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研究方向
第二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研究方向
第三作者姓名(通信作者)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