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基督教文化学刊》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半年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
国内刊号:
国际刊号:
♦ 主要栏目:
♦ 获奖情况: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SCI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联系方式
主编:杨慧林
电话:010-62513770
邮编:100872
邮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本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推荐)或在线投稿。

3、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期。

         202295日星期一

                                                                                  

 

征稿启事暨匿名审稿制度说明

202201期信息】

 

世界上的真理并不多。我们所关注和我们所能论说的一切,其实都是以既有的文化积累为前提,都是古老真理的延续或者前人思想的引申。

世人探寻真理的途径却很多。因此才有各自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信仰和文化,才有不同信仰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或碰撞,才有精神信念的分享和文化创造的更新。

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范型。其科学、人文以及社会体制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基督教的内在精神。因而国人所谓的西学,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导源于基督教的观念、学说和文化。

西学之东渐,使得百年来的中国文化问题始终离不开西学与国学的相互砥砺,离不开二者在认知方式、社会统序、生存态度、价值体系上的一系列磨合。其中的争论和辩难,往往成为传统或现代、持守或开放的主要标志。

而在近年的中国,对历史沉疴的反思以及与现代世界的融和,使我们发现自身的文化处境实际上与西方日渐相似。这既使更多的对话成为可能,又使体用之争、优劣之争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是过于直接地走向一个相对简单的结论,而是在争论和辩难的途中稍事停留。从中国学人的角度讨论基督教文化,便应当是一次这样的停留。在平和的停留之中,应当包含着对西方文化精神的追索,也应当启发出对中国文化内涵的透视;它可以借助基督教文化的理念为参照,却必然是以中国人的生存经验为根据。唯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切入深层的中西思想对话。

《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并得到国际科技教育服务机构(PESI)、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长期支持。《基督教文化学刊》始终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每年出版两辑,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稿工作。2006年以后,《基督教文化学刊》被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辑刊CSSCI)数据库。

《基督教文化学刊》所设栏目,皆得名于基督教初入中土时的景教文典,以示纪念:

1. 道无常名:理论与经典解读

2. 浑元之性:基督教思想家研究

3. 化通玄理:基督教与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4. 法浴水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对话

5. 镜观物色: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

6. 法流十道:汉语基督教史料研究

7. 书殿翻经:书评及新书介绍

8. 和而不同:学术争鸣与回应

9. 罄集明宫:学术动态与研究综述

《基督教文化学刊》的作者遍及中国大陆、中国港台、欧洲、北美,行文习惯各异,注释方式不一。为确保匿名审稿工作的顺利进行,谨将来稿格式规定如下,供有意赐稿之学人参考:

1.所用稿件长短不限,但一般以800015000字为宜。

2.来稿请用电子邮件,并注明联系方式。欢迎将直接稿件发到编辑部信箱,及时进入评审程序,以免耽误您的稿件处理时间。

3.译文请附原文复印件,并负责联系版权。

4.注释请列于页末;各种文字的引文均请用原文注明出处,其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5.请务必提供内容提要(中、英文各150-250字)和作者简介(中、英文各100字)。

6.编辑部收到格式规范的来稿后,将匿去作者姓名,根据所及内容送交两位以上的有关专家(中国内地和海外各一)进行评审;《学刊》主编将参照专家填写的匿名评审书处理稿件。

7.自收到稿件之日起,即视为获得首发版权;其间如有任何变化,务请作者赐函通知。

自第8辑起,《基督教文化学刊》每辑推出一个专题,现已出版的各辑如下:

《俗世的神学》(第8辑)

《信仰的伦理》(第9辑)

《神学与诠释》(第10辑)

《神学的公共性》(第11辑)

《对话的神学》(第12辑)

《神性与诗性》(第13辑)

《神学与公共话语》(第14辑)

《神学的事件》(第15辑)

《选择穷人》(第16辑)

《汉学与神学》(第17辑)

《诗学与神学》(第18辑)

《神圣与越界》(第19辑)

《审美的神学》(第20辑)

《神学关键词》(第21辑)

《批判理论与神学》(第22辑)

《基督教、异教与现代性》(第23辑)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神学》(第24辑)

《经文辩读》(第25辑)

《传教士与中国经典》(26辑)

《译经与释经》(27辑)

《文化身份》(28辑)

《圣像的修辞》(29辑)

《废墟中的记忆》(30辑)

《移动的边界》(31辑)

《经典的旅行》(32辑)

《译经之争》(33辑)

《盼望的价值》(34辑)

《后现代神学》(35辑)

《天何言哉》(36辑)

意图责任》(37辑)

差异间距》(38辑)

《后世俗时代》(39辑)

《宗教现象学》(40辑)

《返本开新》(41辑)

《天人之际》(42)

《神圣与日常》(43辑)

《终极关怀》(44辑)

《阿甘本与神学》(45辑)

《神秘主义与理性》(46辑)

《超越历史的见证》(47辑)

根据编辑计划,《基督教文化学刊》第48辑选题为边缘与中心,第4950辑的选题为后现代思想与神学终末与盼望,欢迎海内外学人酌情赐稿。

追求真理,就是与贤者交谈、与智者交谈、与他者交谈。《基督教文化学刊》所发文章虽不必代表编辑部和出版社之观点,但我们愿以“和而不同为鉴,为中外学人、教俗两界的神交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基督教文化学刊》编辑部

联系地址: 100872北京中关村大街59

中国人民大学7号信箱

办公电话:(01062513770

投稿电子信箱:jscc@ruc.edu.cn

投稿网址:http://jscc.ruc.edu.cn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