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豫北潮土区轮耕模式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索豫北潮土地区适宜的耕作模式,在2016—2019年小麦季设置3 a一周期的5种耕作模式组合,即连续旋耕(RT-RT-RT)、深耕-旋耕-旋耕(DT-RT-RT)、深耕-旋耕-条旋耕(DT-RT-SRT)、深耕-条旋耕-条旋耕(DT-SRT-SRT)和深耕-条旋耕-旋耕(DT-SRT-RT),测定并分析不同耕作模式下小麦生育期光合特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与RT-RT-RT相比,轮耕处理的小麦光合特性有所改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DT-SRT-RT处理较佳,平均增幅分别为10.85%,7.83%;DT-SRT-RT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明显,在灌浆期较RT-RT-RT显著提高16.52%;与RT-RT-RT相比,轮耕处理提高了0~5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此外,DT-SRT-RT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高于RT-RT-RT,较RT-RT-RT增产14.64%.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净光合速率与小麦产量呈正相关,在开花期达极显著水平;表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均与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的来说,在豫北潮土地区,实施轮耕可提高小麦生育期光合速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其中以DT-SRT-RT效果最佳.
文献关键词:
小麦;轮耕;光合特性;产量;土壤养分;豫北潮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牛润芝;朱长伟;姜桂英;杨锦;罗澜;申凤敏;刘芳;刘世亮
作者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牛润芝;朱长伟;姜桂英;杨锦;罗澜;申凤敏;刘芳;刘世亮-.豫北潮土区轮耕模式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2(04):182-189
A类:
B类:
豫北潮土,轮耕模式,光合特性,土壤养分,耕作模式,小麦季,一周,旋耕,深耕,DT,SRT,生育期,土壤速效养分,养分含量,籽粒产量,有所改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较佳,叶绿素含量,灌浆期,土层,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小麦穗,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小麦产量,开花期,显著水平,表层土壤,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总的来说,高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AB值:
0.2396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