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和空间自相关性,为制定猩红热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模块获取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疫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2 0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67/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双峰表现,4-6月的春季高峰(785例,37.70%)和11一次年1月(847例,40.68%)的冬季高峰;男性报告病例1 239例(59.1%),女性843例(40.49%),男女性别比1.47∶1;发病年龄中位数6岁,最大39岁,最小10个月,集中在3~<10岁儿童(占91.45%);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99.81%).2016-2020年松江区猩红热病例数全局Moran's I指数依次为0.538、0.546、0.540、0.416和0.597(均P<0.05),提示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九亭镇,与累计报告病例分布一致;"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新浜镇、泖港镇和石湖荡镇.结论 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在人群、季节和空间分布上有显著聚集性,今后应在猩红热高发季节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的传染病监测工作,落实健康宣教工作,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扩散,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
文献关键词:
猩红热;传染病;流行特征;空间聚集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桂玲;吕锡宏;孙中兴;王超;李萌
作者机构:
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上海2016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桂玲;吕锡宏;孙中兴;王超;李萌-.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2(23):3230-3234
A类:
B类:
松江区,猩红热,热流,流行特征,空间聚集性分析,空间自相关性,防控政策,疾病预防控制,控制信息,传染病报告,疫情数据,报告病例,报告发病率,双峰,次年,男女性,性别比,发病年龄,中位数,幼托,托儿,散居儿童,热病,Moran,聚集区,石湖,湖荡,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监测工作,健康宣教,宣教工作,暴发疫情
AB值:
0.229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