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夏玉米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及其对土壤水分监测的影响
文献摘要:
考虑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壤含水率的监测精度.该研究以灌浆期的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红外温度传感器(SI-411)连续监测I1(田间持水量的85%~100%)、I2(田间持水量的70%~85%)和I3(田间持水量的50%~65%)3个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获取试验地地面净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数据,以及不同水分处理小区0~10、0~20、0~30、0~40、0~60 cm不同深度处土壤含水率数据,利用高斯函数拟合冠层温度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过程以此确定拟合曲线的峰值时刻,通过峰值时间差确定两者之间的时滞关系,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冠层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考虑冠层温度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时滞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对监测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冠层温度峰值具有较大差异,峰值大小依次为I3、I2、I1;I1、I2、I3水分处理的冠层温度峰值时刻分别滞后净辐射约70、70、100 min,超前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约60、60、30 min;冠层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温度,其次为地面净辐射,最后为相对湿度;考虑时滞效应的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更高,考虑时滞效应的冠气温差对土壤含水率的监测效果有一定提升.研究可为利用作物生理特性提高土壤水分监测精度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温度;冠层;土壤含水率;夏玉米;热红外;冠气温差;高斯函数;时滞效应
作者姓名:
张智韬;吴天奎;于广多;白旭乾;张誉馨;黄嘉亮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凌 712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智韬;吴天奎;于广多;白旭乾;张誉馨;黄嘉亮-.夏玉米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及其对土壤水分监测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2(01):117-124
A类:
B类:
夏玉米,冠层温度,时滞效应,土壤水分,土壤含水率,监测精度,灌浆期,红外温度传感器,SI,连续监测,I1,田间持水量,I2,I3,不同水分处理,并同,同步获取,净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环境因子,不同深度,高斯函数拟合,日变化,变化过程,拟合曲线,峰值时间,时间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含水率的影响,冠气温差,监测效果,生理特性,热红外
AB值:
0.2085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