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乌梅丸古今文献分析
文献摘要: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该文考证共收集古代文献128条,涉及102本古籍,现代相关临床研究110条,涉及病种48种.对收集到的文献数据从处方源流、处方组成、处方方义、主治病证、药物剂量、药物炮制、制备及服法、服药禁忌、现代临床应用等进行分析,发现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10味药组成,其主治范围随历代衍变有所扩展,对于证属寒热错杂,肝旺脾虚所致的腹泻、下痢、烦呕、胸痛、咳嗽、气从少腹上冲、手足厥冷等均可应用.现代文献记载其临床应用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等,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失眠、2型糖尿病.在综合考证的基础上认为,乌梅丸使用剂量从汉代到清代逐渐减少,但药物之间的比例基本未变;方中附子、蜀椒需炮制,其余药物使用生品即可;药物选用方面,花椒的可考性更高,药品处方倾向于选用花椒;方中细辛系马兜铃科植物,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需注意用量安全.以上表明乌梅丸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系统整理分析乌梅丸相关的古今文献,梳理乌梅丸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后续深入研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文献证据.
文献关键词:
乌梅丸;历代衍变;临床应用;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双瑛;杨子婧;孟宇航;杨卫彬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00;解放军总医院 京北医疗区,北京10009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双瑛;杨子婧;孟宇航;杨卫彬-.乌梅丸古今文献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14):3956-3962
A类:
历代衍变
B类:
乌梅丸,今文,伤寒论,共收,古代文献,古籍,病种,文献数据,处方组成,方义,主治病证,药物剂量,药物炮制,服法,服药,禁忌,现代临床应用,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桂枝,黄柏,药组,寒热错杂,脾虚,下痢,胸痛,咳嗽,手足,现代文献,文献记载,消化系统,溃疡性结肠炎,失眠,使用剂量,汉代,未变,药物使用,花椒,可考,马兜铃科,肝肾毒性,需注意,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合理应用
AB值:
0.3650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