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长期变化轨迹及危险因素
文献摘要:
目的:建立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肺功能长期变化的发展轨迹,确定哮喘患儿出现长期肺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定期随诊,并完成肺功能检测的14岁以上哮喘患儿,收集其肺功能资料及临床信息。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LCGM)拟合哮喘患儿肺功能发展轨迹,建立不同的轨迹组,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或
χ2检验,确定肺功能长期变化危险因素采用多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纳入哮喘患儿173例,年龄6~17岁,获得肺功能测定1 160例次。拟合4条1秒率(FEV
1/FVC)潜分类轨迹:持续高水平组、高于平均水平组、低于平均水平组、持续低水平组,其病例数分别为27例(15.6%)、66例(38.1%)、66例(38.1%)、14例(8.1%)。不同轨迹组患儿的FEV
1/FVC在每一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持续高水平组各年龄段的FEV
1/FVC均在90%以上,其余各轨迹组FEV
1/FVC随年龄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低于平均水平组的FEV
1/FVC在青春期后下降至80%以下;持续低水平组的FEV
1/FVC均值在学龄期后即下降至80%以下,至青春期接近70%。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MMEF)的轨迹和波动情况与FEV
1/FVC相似。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与持续高水平组相比,典型哮喘患儿肺功能轨迹处于低于平均水平组的风险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11.940倍(
P=0.008);多重致敏患儿的肺功能轨迹处于低于平均水平组的风险是单一致敏的7.462倍(
P=0.015);未规律用药患儿肺功能处于持续低水平组的风险是规律用药者的6.337倍(
P=0.035);男童肺功能轨迹处于低于平均水平组的风险是女童的6.186倍(
P=0.002)。
结论:6~17岁哮喘患儿的长期肺功能变化可确定4条不同轨迹:持续高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低于平均水平、持续低水平;近半数患儿的长期肺功能轨迹处于低水平,较多患儿在青春期,少数患儿在学龄期出现持续性气流受限;典型哮喘、多重致敏、未规律用药、男性是哮喘患儿长期肺功能降低的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肺功能轨迹;危险因素;儿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晶鑫;刘传合;牟京辉;沙莉;李硕;宋欣
作者机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10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晶鑫;刘传合;牟京辉;沙莉;李硕;宋欣-.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长期变化轨迹及危险因素)[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19):1458-1463
A类:
LCGM,肺功能轨迹,多重致敏
B类:
支气管哮喘患儿,长期变化,变化轨迹,发展轨迹,肺功能损伤,回顾性队列研究,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附,儿童医院,院定,随诊,肺功能检测,临床信息,潜变量增长模型,多分类,FEV
,FVC,平均水平,年龄组,各年,年龄变化,青春期后,学龄期,大用,呼气,中段,MMEF,危险因素分析,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规律用药,能处,用药者,男童,女童,肺功能变化,半数,气流受限
AB值:
0.2192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