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基因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重要的临床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被称为治疗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逐年攀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产碳青霉烯酶是CRE的主要耐药机制,不同的碳青霉烯酶对药物的水解能力不同,增加了对CRE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耐药菌株及鉴定耐药基因型,对于防控耐药菌株的传播、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CRE的耐药机制以及临床或检验实验室使用的基因型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未来CRE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基因检测
作者姓名:
李姝丽;吴秀祯;王志贤;盛长忠;周泽奇;王仲朋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天津300072;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80;天津市侵袭性真菌病精准诊断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80
引用格式:
[1]李姝丽;吴秀祯;王志贤;盛长忠;周泽奇;王仲朋-.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基因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17):2711-2715
A类:
B类: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革兰阴性菌,防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抗感染治疗,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对药,耐药菌株,耐药基因型,精准用药,药具,检验实验室,基因检测
AB值:
0.171078
相似文献
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
喻华;徐雪松;李敏;杨启文;杨青;张嵘;褚云卓;单斌;郭大文;胡志东;简翠;李轶;廖康;刘根焰;季萍;金炎;倪语星;沈瀚;苏丹虹;卓超;王辉;魏莲花;俞云松;张泓;张利侠;周铁丽;朱镭;王明贵;朱德妹;胡付品-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成都 61007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