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对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对诊断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8例疑似IC患者,包括30例IC患者(IC组)和2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UC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液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表达.结果 IC组患者的血清vWF、TM、ET-1、PAF水平及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IC组患者血清vWF、TM、ET-1水平以及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亦高于UC组(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vWF、TM、ET-1、PAF及血小板CD62p、CD63对IC的诊断效能较高(AUC均>0.8);血清vWF、TM及血小板CD62p对IC患者和UC患者的鉴别诊断效能也较高(AUC>0.08).多肠段亚组IC患者血清TM、ET-1、PAF水平均高于单一肠段亚组患者(P<0.05).结论 检测血清vWF、TM、ET-1、PAF、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有助于IC患者的临床诊断.此外检测血清vWF、TM、血小板CD62p表达对IC患者和UC患者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朱华丽;阙扬铭;季霞;阮水良
作者机构: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嘉兴 31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华丽;阙扬铭;季霞;阮水良-.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对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22(13):34-37
A类:
B类:
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缺血性结肠炎,临床价值,IC,月入,溃疡性结肠炎,另选,行健,健康体检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E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流式细胞术,颗粒膜,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诊断效能,鉴别诊断,肠段,外检测
AB值:
0.1748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