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油气超晚期成藏与油气运移滞后效应
文献摘要:
油气运移滞后效应是指油气从烃源岩中生成并排出的时间早,而聚集成藏的时间晚,油气经历了长时间长距离运移,已聚集成藏的油气相态与成熟度低于现今烃源岩成熟演化的现象.这种油气运移滞后效应在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中普遍存在,在斜坡带表现最为明显.通过利用地球化学分析,平衡剖面技术、盆地模拟、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各成藏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存在明显的油气运移滞后效应及超晚期成藏,主要表现在:莱州湾凹陷沙四段烃源岩在东营组中晚期已进入排烃期,而浅层圈闭形成于新构造运动时期,油气主要充注期则在2 Ma至今;且油气成藏呈现出靠近北洼的构造成藏时间早,远离北洼的构造成藏时间晚,深部层系成藏时间早,浅部层系成藏时间晚的规律.此外,还对油气运移滞后效应的成因进行探讨,认为构造运动对烃源岩生排烃进程与油气垂向运移控制作用、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控制油气充注次序以及烃源岩层段发育的超压阻滞流体的运移是油气运移滞后效应产生的主要因素.
文献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斜坡带;油气运移滞后效应;油气成藏;超晚期充注;油气地质
作者姓名:
牛成民;杨海风;赵弟江;张参;彭靖淞
作者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牛成民;杨海风;赵弟江;张参;彭靖淞-.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油气超晚期成藏与油气运移滞后效应)[J].地球科学,2022(02):464-478
A类:
油气运移滞后效应,超晚期充注
B类: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晚期成藏,并排,长距离,油气相态,成熟度,烃源岩成熟演化,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平衡剖面,盆地模拟,包裹体,成藏要素,时空耦合关系,沙四段,东营组,中晚期,圈闭,新构造运动,Ma,油气成藏,深部,层系,生排烃,油气垂向运移,控制作用,差异聚集,控制油,油气充注,次序,岩层,超压,油气地质
AB值:
0.2274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