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气虚血瘀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所诊疗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组(针药结合治疗组)、针刺单独治疗组,各35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I评分、FMA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针药结合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针刺单独治疗组(P<0.05),BI评分、FMA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针刺单独治疗组(P<0.05).针药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单独治疗组(P<0.05).针药结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针刺单独治疗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针药结合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针刺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较针刺单独治疗更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文献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针刺疗法;补阳还五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江琪
作者机构:
都昌县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江西 都昌332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江琪-.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14):2472-2474
A类:
B类:
补阳还五汤,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合补,日常生活能力,针药结合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IHSS,BI,FMA,SF,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患者不良反应,临床推广,气虚血瘀证,针刺疗法,中医药疗法
AB值:
0.1142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