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Si@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文献摘要:
结合并改进典型的St?ber法,利用聚合物蚀刻硅氧化合物材料的内部并加入钛源制备前驱体,采用低温熔盐法还原得到球形Si@TiO2复合材料,借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等手段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2可以均匀分布在硅颗粒的外表面,与硅颗粒形成核壳结构.TiO2在外层起到了保护及缓冲层的作用,能有效的隔绝电解液与硅材料的直接接触,降低电池内部热量的产生,显著改善硅材料的热稳定性,同时,TiO2与硅材料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这二者的协同效应可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在0.1 A/g电流密度下,Si@TiO2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910.8 mAh/g.在0.5 A/g电流条件下循环300次,其放电比容量为1058.4 mAh/g;且在3 A/g大电流条件下循环500次,仍具有894.6 mAh/g的可逆比容量.这表明TiO2的包覆对提高硅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文献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Si@TiO2复合材料;负极材料;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郑炳河;李新喜;张国庆
作者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炳河;李新喜;张国庆-.Si@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22(10):1096-1099
A类:
B类:
Si,TiO2,制备与性能,St,ber,蚀刻,硅氧,前驱体,低温熔盐法,借用,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衍射分析,显微镜分析,均匀分布,外表面,粒形,成核,核壳结构,外层,缓冲层,隔绝,电解液,硅材料,直接接触,池内,热稳定性,电导率,电池循环,循环稳定性,电流密度,放电比容量,mAh,大电流,可逆比容量,包覆,高硅,硅负极,电化学性能,非常明显,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AB值:
0.3681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