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贝类养殖区CO2释放量化新模型的应用研究
文献摘要:
海水贝类钙化过程将产生CO2,但由于不同养殖海区碳酸盐体系组成差异大,需要在考虑海区碳酸盐体系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更精确地量化该过程导致的CO2释放量.本研究将各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产生的CO2源/汇效应强度定义为Φ,在钙化作用过程中,Φcal值可表示特定海区水文条件下,贝壳钙化作用实际释放到大气中的CO2与该过程产生的CO2的比率.应用新碳酸盐化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Φcal值呈现季节变化特点,胶州湾、桑沟湾和深澳湾的Φcal值均为夏季最低;养殖海区内碳酸盐系统的区域性差异可改变Φcal值,胶州湾、桑沟湾和深澳湾的平均Φcal值分别为0.79,0.72和0.72;在贝类主要生长季节(3-7月),养殖海区的Φcal值呈现下降趋势,此外,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胶州湾海区该阶段Φcal值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在温度高于18℃后,Φcal值下降的速度逐渐加快.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胶州湾内Φcal值与表层海水的CO2分压相关性极显著(P<0.01).最后,基于模型计算的胶州湾内Φcal值水平,按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年产量3.2×105 t计,胶州湾养殖菲律宾蛤仔贝壳生长部分预计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1.084×105 t CO2.本研究初步证实Φcal可在考虑海区碳酸盐体系特征的基础上,更精确地量化贝类钙化作用导致的CO2释放量,为后续的贝类的碳源/碳汇过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关键词:
胶州湾;贝类养殖;钙化作用;碳酸盐体系;碳源;碳汇
作者姓名:
蒋鑫坤;李丽;董双林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鑫坤;李丽;董双林-.贝类养殖区CO2释放量化新模型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22(12):1693-1703
A类:
B类:
贝类养殖区,释放量,海水贝类,碳酸盐体系,体系组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钙化作用,作用过程,cal,定海区,水文条件,贝壳,放到,碳酸盐化,化学模型,季节变化,变化特点,胶州湾,桑沟湾,区域性差异,可改变,生长季节,多项式拟合,明胶,温度高,表层海水,基于模型,菲律宾蛤仔,年产量,中排,碳源,碳汇,过程研究
AB值:
0.2498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