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后危机时期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机制——基于银行、企业的双重分析
文献摘要:
次贷危机后,货币政策执行周期的非中性效应逐渐引发人们的关注,宽松型(紧缩型)货币政策会刺激(抑制)微观经济主体尤其是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文章以后危机时期国内银行和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机制展开了系统探究.文章将风险承担划分为事前风险承担和事后风险承担,针对事前风险而言,发现宽松型货币政策刺激了银行和企业的主动风险承担,表现在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比重以及企业负债规模的上升;针对事后风险而言,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增大了银行和企业的被动风险承担,表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以及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另外,事前风险承担存在明显的企业异质性,高杠杆企业在面对货币政策变动时,其事前风险的承担效应会更加强烈.此外,文章还发现规模、现金流水平、资产收益率等特质因素也会影响实际风险的承担.本次研究为后危机时期中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以及特殊性提供了论证,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关键词:
货币政策;后危机时期;事前风险承担;事后风险承担;企业异质性
作者姓名:
蔡书一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书一-.后危机时期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机制——基于银行、企业的双重分析)[J].中国市场,2022(14):1-9,21
A类:
后危机时期,事前风险承担,事后风险承担
B类:
期货,货币政策,政策执行,行周期,宽松,微观经济,经济主体,风险承担行为,上市企业,系统探究,银行风险,企业负债,负债规模,紧缩性,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偿债能力,企业异质性,高杠杆,其事,应会,现金流,资产收益率,特质因素,国货,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存在性
AB值:
0.2569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