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祁连山南坡2000—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探讨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对研究区的生态保护及政策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植被覆盖变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气候变化或地形变化等单一因素对植被的影响研究,缺乏对气候条件、地形变化及人口特征等多因素对植被综合作用影响的研究,不利于对植被覆盖变化主要驱动因素的客观判断.为深入了解祁连山NDVI的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本文以祁连山南坡这一典型区域为例,基于2000—2020年NDVI数据及气象、土壤、植被、地貌、地形、人口等要素,运用重心迁移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南坡近20年植被覆盖呈逐渐变好趋势;(2)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未利用土地植被覆盖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为319.77 m,迁移速率为15.23 m/a;其次,草地植被覆盖重心迁移距离为116.12 m,迁移速率为5.23 m/a,林地与耕地植被重心迁移距离最小,分别为4.66 m与1.30 m,迁移速率分别为0.22 m/a与0.66 m/a;(3)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祁连山南坡植被覆盖最主要的因素为年均温、DEM、土壤类型及植被类型,评价指标交互组合表现出6.67%的独立现象、35.56%的双因子增强的现象、57.77%的非线性增强的现象;(4)祁连山南坡植被生长最适宜范围为平均温度为0.6℃ ~2℃、相对湿度为43.91% ~48.74%、坡度为0°~7.27°、降雨为204.03~335.97 mm、人口密度为133.98~204.03人/km2、土壤类型为棕黑毡土、植被类型为高寒禾草、苔草草原、地貌为中起伏低山、DEM为3005~3263 m及坡向为北坡时.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与植被恢复情况,并为生态工程及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迁移特征;地理探测;祁连山
作者姓名:
童珊;曹广超;闫欣;刁二龙;张卓
作者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宁 810008;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8;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童珊;曹广超;闫欣;刁二龙;张卓-.祁连山南坡2000—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山地学报,2022(04):491-503
A类:
B类:
祁连山南坡,时空演变,驱动因素分析,空间变化,政策落实,植被覆盖变化,地形变化,对植,气候条件,人口特征,作用影响,NDVI,驱动机制,典型区域,重心迁移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植被时空变化,时空变化特征,变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土,盖重,迁移距离,草地植被,林地,DEM,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立现,双因子,因子增强,植被生长,适宜范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人口密度,km2,棕黑,高寒,禾草,苔草,草草,草原,坡向,北坡,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恢复情况,生态工程,修复工程,迁移特征
AB值:
0.2699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