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水体底泥磷释放及控制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由于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已成为生态环境修复的重难点问题.减少水体表层沉积物磷的释放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研究底泥磷释放的基本规律及控制底泥磷释放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了目前底泥磷形态提取方法、各形态磷特征、影响磷形态的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作用规律,以及底泥磷释放对生态环境及水质的影响.梳理了底泥磷的不同治理方法,并得到了以下结论:①底泥磷形态主流提取方法是SMT,但该方法分离出来的磷形态少,不便于后续细致研究.②被沉积物中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粘土矿物颗粒表面等吸附的弱吸附态磷,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重新释放至上覆水,是水体磷二次释放的重要来源.温度、扰动、混浊度、pH值、溶解氧含量、盐度、水体生物等因子均可影响底泥磷的释放.③底泥磷的修复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目前主流是生物方法(微生物+植物)和化学方法(钝化剂等),物理方法虽成熟,但其所耗大,不易广泛使用.最后提出了镧改性膨润土锁磷剂、镧铝改性凹凸棒锁磷剂是较为理想的磷钝化剂,但需要深入开展生态风险的研究.在磷形态中需要开展Zr-oxide DGT有效磷与SMT方法的对比研究.未来需要深入开展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及生态风险研究.
文献关键词:
底泥磷;形态;影响因素;修复技术
作者姓名:
郝汉舟;汤民;张文胜;张丽雅;董锟;杨昌鸿;刘佳茹
作者机构:
湖北科技学院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湖北科技学院长江中游水土资源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湖北 咸宁 437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郝汉舟;汤民;张文胜;张丽雅;董锟;杨昌鸿;刘佳茹-.水体底泥磷释放及控制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22(14):16-22
A类:
B类:
底泥磷,磷释放,湖泊富营养化,生态环境修复,重难点问题,表层沉积物,水体富营养化,基本规律,制底,放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形态磷,生物因素,放对,治理方法,SMT,分离出来,氢氧化物,粘土矿物,矿物颗粒,弱吸附态磷,外界条件,新释,上覆水,混浊,浊度,溶解氧,氧含量,盐度,生物方法,化学方法,钝化剂,物理方法,所耗,镧改性,改性膨润土,锁磷剂,凹凸棒,较为理想,生态风险,Zr,oxide,DGT,有效磷,有机磷形态,风险研究,修复技术
AB值:
0.3194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