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应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应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61例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作为吻合口良性狭窄组,另通过1︰2随机抽样纳入术后未发生吻合口良性狭窄的122例患者作为无吻合口良性狭窄组.对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行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出院后随访12个月,评估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吻合口良性狭窄组的未预防性造瘘占比32.79% 高于无吻合口良性狭窄组的10.66%,吻合口距肛缘距离(3.95±0.52)cm短于无吻合口良性狭窄组的(11.86±2.2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术前梗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放置肛管、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预防性造瘘、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短均为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危险因素(OR=2.282、2.309,P<0.05).61例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均经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治疗,其中治疗成功60例(98.36%);操作时间11~35 min,平均操作时间(18.37±3.85)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住院时间(4.38±1.12)d;术后12个月吻合口直径8~12 mm,平均吻合口直径(10.25±2.14)mm.61例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术中及术后12个月内均未出现穿孔、腹痛、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 未预防性造瘘、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短均为影响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结合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并且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应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治疗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文献关键词:
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放射状切开术;内镜
作者姓名:
邓唐华;刘志刚
作者机构:
365200 明溪县总医院内镜室
引用格式:
[1]邓唐华;刘志刚-.结直肠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应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21):15-18
A类:
B类:
吻合口良性狭窄,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随机抽样,出院后随访,造瘘,体质量指数,梗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管,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血清白蛋白,肿瘤大小,大小比较,操作时间,穿孔,腹痛,复发情况,行针,针对性处理,术后并发症,结直肠吻合口
AB值:
0.0775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