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修复馆藏书画"折条病"的实验探索
文献摘要:
"折条病"是馆藏书画最普遍的一种病害,与之前的保存环境和自身复杂的流传经历有关.修复"折条病"通常采用传统的方式——贴折条,但是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折条病"根本上是由于纸张老化加外力的反复作用,在贴折条之前先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进行加固,用超景深显微镜、分光测色计、光泽度计、耐折度仪来衡量这种修复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处理过的"折条病"样品折条处的缝隙得到了很好的填充,色差在1.56以内,光泽度几乎未改变,没有眩光效果,耐折度提高了8倍多.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固再加贴折条是治疗书画"折条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
文献关键词:
馆藏书画;"折条病";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贴折条;加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文华;孙丽娟;容波;黄昭瑜;熊若楠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太原市博物馆,山西 太原 03002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 西安 710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文华;孙丽娟;容波;黄昭瑜;熊若楠-.基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修复馆藏书画"折条病"的实验探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5):44-47
A类:
贴折条
B类: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馆,馆藏书画,实验探索,保存环境,传经,治标不治本,纸张,外力,先用,HPMC,超景深显微镜,分光测色,光泽度,耐折度,修复方式,明经,素处理,缝隙,色差,未改,眩光,光效,加贴
AB值:
0.3076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